記憶與療癒之地|達豪的沉思與湖畔的輕語

慕尼黑是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區域的觀光中樞,除了市中心的寧芬堡、瑪莉蓮廣場、英國花園等知名景點,郊區也蠻好玩的。

這篇介紹的是位於慕尼黑西北邊的達豪集中營(Dachau KZ-Gedenkstätte)跟西南邊的施坦貝爾格湖(Starnberger See),雖然兩者距離有點遠,不過可以一天走完,下午還可以回慕尼黑市區的老彼得教堂看夕陽。

這篇文章會先介紹達豪集中營,包含它的成立起源、營區環境,博物館與火化場等重點參觀區域,再分享施坦貝爾格湖。
達豪集中營的交通與參觀時間共約半天,令半天可以安排慕尼黑市區重點景點,不知道該去哪再考慮施坦貝爾格湖吧!

達豪集中營

距離慕尼黑市中心16公里的達豪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成立的第一個集中營,1933–1945年使用期間,總共關押超過18萬人,超過3萬人死亡。

來這邊要有心情會變很糟的心理準備,尤其當你跟我一樣是陰天時造訪。主要的參觀設施是博物館(以前的行政大樓)、營舍跟周遭設施。
參觀時間約2-3小時,要全部看完真的要超有毅力的,單單看博物館的英文故事就很哀傷了。

集中營設立之初,美其名是要提供猶太人跟共產黨「保護性拘留」、確保他們不會在大街上被肆意攻擊,當然這只是一個藉口。
雖然起初不敢做的太明目張膽,納粹毫無疑問在裡面虐待不少人,《Hitler’s Circle of Evil》《Hitler and the Nazis: Evil on Trial》有相關介紹。

營區環境簡介

由達郝火車站搭公車到達豪集中營蠻方便的,後面再簡單說明交通資訊。

下了公車之後可能會看隱身於水泥圍籬內的遊客中心,可到那邊索取資訊或者租借導覽機。
服務人員是建議我不用租借,內容跟園區內告示牌的介紹大同小異,我就沒租了,確實那些告示牌的資訊已經夠豐富了。

由公車站牌步行到集中營入口約5分鐘,集中營入口都長一個樣,鍛鐵大門上的「Arbeit macht frei」意為:勞動帶來自由,納粹的漫天大謊。
這句話都是顯示在進入集中營的那一側,對被關押者來說,就是經過一天悲慘的勞動後回到營區的那一刻。
經過一天疲乏的勞動,要進入這個比牢房還不如的地方,看到「勞動即自由」是何等的諷刺!

達豪集中營的遊客中心
入口
進入集中營後
惡名昭彰的鍛鐵大門
納粹的瞞天大謊

達豪集中營的參觀動線很簡單,通過大門後,左邊是博物館區域、右邊是各種禮拜堂、教堂之類的設施,中間則是營區,集中營的營舍很早之前就被拆毀,目前的兩棟都是重建的,營區中間那條道路是 Camp road!

這邊比較特別的是右上角的火化場區域,強烈建議一定要過去走走,雖然那邊介紹的內容不如博物館詳盡,卻很能感受到納粹慘絕人寰的手段!

入口附近的告示牌
博物館區域
這一條就是 Camp road
被拆除殆盡的營舍,前方是與博物館遙遙相對的各宗教紀念區域
有保留營舍編號

進入集中營之後,我會建議先到火化場區域參觀,沿途會經過監視塔、中立區等等,以前集中營共有七個監視塔,靠近火化場區域是重建的,讓遊客知道當時的設施。

如果有參觀過其他集中營,應該有聽過所謂的中立區(neutral zone)或死亡區,一旦被關押者進入這區域,會被視為意圖逃跑,不經警告就會被射殺,所以有人想一死了之就會故意進入這區域,又或者…SS1 強迫被關押者進入這區域,然後誆稱他意圖逃跑而射殺

重建的監視塔
美其名為「中立區」的死亡區

火化場區域

達豪集中營的火化場區域(Crematorium area)是我覺得最邪惡的區域,一開始 SS 是以槍決的方式處刑,但這有很大的問題:效率太低、有害行刑者的心理健康,紀錄片《希特勒與納粹惡行審判》(Hitler and the Nazis: Evil on Trial)第一季的後面幾集對這段歷史有蠻深刻的描繪,主要轉捩點是他們在烏克蘭迫害猶太人,那之後毒氣室才成為主要的行刑方式!

達豪集中營在1940年就有火化場,另一個火化場是於1942/43年建成、設有毒氣室(被稱為 Barrack X),但一直沒用來大規模屠殺被關押者,可能是因為達豪集中營的性質並不是「滅絕營」吧!

這個火化場主要是簡單說明納粹以毒氣處決猶太人,再將其送到火化場的流程。
總之,就是先要被關押者到這邊「洗澡」,等他們脫光衣物、進到毒氣室之後,再施放毒氣、大規模的殺死被關押者,再將屍體送到緊鄰毒氣室的火化場。這建築也有設置死刑室,用途就是…吊死被關押者,旁邊就是焚化爐。

火化場有多個焚化爐,通常一個可以火化兩具屍體,結束之後再隨意於周遭棄置骨灰,現在周遭設置了一些紀念碑,部分就是納粹棄置骨灰的地方。

Barrack X,即後來新建的火化場
忘記這邊是幹嘛用的
毒氣室
焚化爐
Barrack X 平面圖
手槍處刑地
紀念碑
忘記是為哪個族群設置的
舊的焚化爐

這區域有個很特別的建築,是紀念在達郝遇害蘇聯人的東正教紀念教堂(Russian Orthodox Church)。
蘇聯人是第三大在達豪集中營受害的族群(嚴格來說,是斯拉夫人),冷戰結束後人們才逐漸重視他們在這邊悲慘的遭遇,於1994年建成這一個蘇聯東正教紀念教堂

這是東正教教堂

其他宗教紀念設施

達豪集中營蠻空曠的,許多設施都被拆除,轉而設置紀念碑之類的,在達豪集中營受害的雖然大多是猶太人,但也有不少東正教徒、天主教徒等等,在戰後就陸陸續續設置這些紀念碑。

在火化場區域旁邊的是一棟很低調的水泥建築教堂:新教和解教堂(Protestant Church of Reconciliation),沒有太多的裝飾,就是提供一個僻靜場所可以禱告之類的。

話說回來…二戰期間,其實德國的新教教會大體上比較配合納粹的政策、沒有太多抵抗活動,這也是他們被詬病的地方。

新教和解教堂
超簡單的陳設
另一側

加爾默羅會(Carmelite Convent)的修道院是由修女 Berta Vorbach 於1964年創立的,原本這邊是納粹的遊樂區域,過了監視塔之後就能到這邊,裡面非常簡樸,可以過來走走。

通過塔樓就是加爾默羅會(Carmelite Convent)的修道院
裡面的樣子,以前這庭院是納粹玩樂的地方
修道院內部

達豪集中營也有設置天主教紀念禮拜堂(Mortal Agony of Christ Chapel),是由早前曾被關押於達豪集中營的主教倡議的,外觀很特別、像是囚禁被關押者的塔樓,上方還有個很像荊棘的裝飾,不知是否象徵耶穌荊棘,裡面有一尊垂死耶穌的紀念碑。

天主教紀念禮拜堂

這邊關押的大多數群體為猶太人,所以也有設置猶太人紀念場所(Jewish memorial),非常顯眼,往下的步道象徵二戰時期猶太人一步步地邁向更為慘無人道的苦難。

猶太人紀念場所
往下潛的步道
猶太星
這設置是有意義的,請參考官網

營舍展覽

達豪集中營的營舍在戰時有34棟,其中30棟是住宿用。原本的設計是一棟營舍住200人,戰爭末期人滿為患、塞了2000人。

所有營舍於1964–1965年被拆除,現存兩間是在1965年重建的。
這兩棟展示過去被關押者的生活空間,就是現在的營舍展覽(Barracks Exhibtion)。如果參觀集中營應該對這些展覽不陌生,就是被關押者的起居空間與盥洗區域等等。

目前的營舍跟過去的實際生活樣貌相距甚遠,很難感受以前那種人滿為患、睡覺難以翻身的生活環境,不過還是有陳列不少說明,或以前被關押者寫的日記之類的。除了公共空間非常狹隘,盥洗與廁所設施也嚴重不足,SS 也很常藉機在這些區域迫害、騷擾被關押者。

可入內參觀的營舍
大多數的營舍都被拆除了
另一個角度
這樣實在看不出來過去環境有多惡劣
盥洗區域,納粹會在這邊虐待被關押者
不解釋

博物館

博物館之前的用途是行政區域,納粹相關人士會在這邊辦公、分配被關押者工作,前有一個紀念碑是於1968年揭幕的,設計者是南斯拉夫人,二戰期間也被納粹迫害過,最後加入當地的反納粹組織對抗他們的暴行。

除了作為行政中心,剛抵達集中營的受害人也是在這邊被分類、交出所有隨身物品,進行第一次淋浴。
基本上…受害人都是在這邊洗澡,一開始為一週一次,後來頻率逐漸降低。被關押在集中營的不僅僅是猶太人,還有移民、政治犯等等,以衣物上徽章的顏色來區分。

達豪集中營的博物館與紀念碑
警語「Never Again」
另一個紀念警語
分流關押人的地方
淋浴室

跟其他的集中營一樣,這裡的文獻會介紹集中營的發展歷程與受害人,雖然大多數的受害人都是猶太人,德國異議分子、斯拉夫人、同性戀、羅姆人等等也是納粹迫害的對象。

參觀集中營的時候或許會想說…整個營區就這樣?我們參觀的區域僅僅是關押受害人的區域,博物館有一個的地圖顯示達豪集中營的完整範圍,集中營的周遭有許多納粹使用的設施。

被關押者的手做品
各國被關押者
當時被關押的知名被關押者
這也是知名被關押者,有熬過這段悲慘的時期
現在的集中營只剩右邊的部分,這才是完整的營區
1942年的歐洲版圖,中間黑色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
西洋棋

延伸資訊

如果想更了解納粹德國到底幹了那些好事,很建議去阿姆斯特丹西教堂附近的安妮之家,或者閱讀《野獸花園》、《偷書賊》。
除了達豪集中營,柏林近郊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也很有名,到柏林旅遊時可安排半日遊。

我喜歡德國甚於日本的主因之一就在於他們有無比勇氣面對過去的恥辱錯誤,這個營區的保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看完之後就可以理解為何納粹標誌對於德國或猶太人而言非常敏感。

達豪集中營參觀資訊

  • 地址:Alte Römerstraße 75 D–85221 Dachau Deutschland(Google Map 位置圖),這個是集中營的地址,遊客中心在附近
  • 交通方式:搭 S2 或 RB 到 Dachau Bahnhof 後再轉搭 Bus 726到 KZ-Gedenkstätte(方向:Saubachsiedlung),車程約8分鐘!由慕尼黑中央車站到達豪集中營約30–40分鐘,RB 比 S2 快。如果選擇搭 S2,因 Dachau 是在慕尼黑大眾運輸分區圖的1區,由市區出發要買適用 M區–1區的日票。
  • 開放時間:09:00–17:00,12/24休息,全區免費參觀、不用門票
  • 導覽機:一台€ 4.5,有中文,在遊客中心租借,官方也有推出 APP
  • 官網

施坦貝爾格湖

施坦貝爾格湖(Google Map 位置圖)位於慕尼黑西南方,是德國第五大湖,興建新天鵝堡的路德維希二世就是在這湖邊溺死的。
這應該是最適合跟達豪集中營排一起的慕尼黑行程了,天氣好時這邊的藍天白雲加上遠處的阿爾卑斯山脈可以洗滌參觀達豪集中營時的悲痛心情。

由慕尼黑中央車站搭S6,約半小時到 Starnberg,下車後步行5–10分鐘就到湖畔步道了!
如果是要由達郝到這邊,就在 Laim Bf 轉車,用跟達郝一樣屬於1區,Starnberg 剛好落在該區最外緣。

遠方雲層太厚,看不清楚阿爾卑斯山
這邊也不是多有名的景點,就天氣好來散步很舒服
在施坦貝爾格湖散步的人也不少,我覺得這邊湖畔的優閒氣氛蠻像法國安錫的
施坦貝爾格湖是離慕尼黑最近的湖泊,想到附近湖畔走走的最佳選擇

心得

慕尼黑雖然是周遭有國王湖、新天鵝堡、楚格峰的德國觀光大城,本身也有非常黑暗的歷史,達豪集中營只是其一,希特勒也是在慕尼黑崛起的。
去完市中心主要景點後,非常推薦去達豪集中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那段不堪為首的往事,也會對德國有不同體會,他們對納粹的厭惡與移民的包容,在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達豪集中營的歷史,也可以參加含專業導遊的導覽行程,能有更多體會與收穫。

本文註解:
1. SS 為Schutzstaffel 的縮寫,即納粹親衛隊,可以把它當成納粹的私人武裝部隊,頭子是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他負責納粹滅絕猶太人的計畫,SS 則是他的劊子手↩︎